•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 话:0799-6831432 
· 传 真:0799-6831433 · 地 址: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宝塔路88号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2-06-09  发布人:萍乡工业学校|萍乡高级技工学校|萍乡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官网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萍乡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按照“整合资源、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逐步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努力形成我校技工教育的新格局。为此,谨制订萍乡市高级技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当前学校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市“人才兴市、工业强市”政策的有力推进,萍乡经济建设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我校乘势而上,必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定,职业教育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建设先进文化和在提高全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彰显。国家和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将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三)近年来,我省将“再就业工程”、“阳光工程”作为转移大量富余劳动力,促进就业、脱贫致富的战略任务。这是职业学校发挥优势、获得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学校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一次锻炼。自2003年至今,学校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已完成125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市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学校充分利用国家扶植职业教育的资源,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在师资、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特别是近年来职业学校招生普遍滑坡的形势下,我校招生规模却不断扩大,就业连续保持增长,从而在全市职业学校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为学校进一步上台阶、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

(一)职业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良好的实验实训设施。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扶持有限,依靠自身能力发展,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成为影响学校前进的障碍。

(二)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现有师资水平虽能满足学校的基本需要,但师资结构尚未达到理想的比例,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尚待加强,实训教师的专业结构尚不平衡。

(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较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基础差距很大,增加了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技校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精品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整合校产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努力办成全国一流的高级技工学校。

二、发展目标

1、办学层次目标

20112012年建成全省一流的技工学校;

20122013年申办成立萍乡技师学院;

20122015年逐步实现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主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主的转变。

2、办学规模目标

   120112012年,保证在校生总人数在5000人以上,逐年增加大专班、高级班学生数量。

2011年招收新生1800人,在校学生达5000人;

2012年招收新生1800人,在校学生达5200人;

2013年招收新生2000人,在校学生达5600人。

   220142015年,保证在校生总人数在5600人以上;2015年,大专班、技师班、高级班学生所占比例达到在校学生总人数的60%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2011年,招聘4名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要专业理论课教师;招聘6名企业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使学校专职教师总数达286人;

22012年,招聘5名工科院校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要专业理论课教师;招聘5名企业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使学校专职教师总数达296人;

32013年,招聘10名工科院校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要专业理论课教师;招聘10名企业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使学校专职教师总数达316人;

42011年制定“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条例”,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措施,激励在编教师和聘用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历达标、技能过硬、结构合理的“一体化”教师队伍,至2013年,“一体化”教师所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

4、教学实习设备建设目标

计划投入150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完善实验实训设备。同时不断充实图书资料,至2012年图书馆藏书达到10万册,电子阅览室扩大到150个座位。

5、基本建设目标

计划投入9000万元,完善基本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分期进行,原则上保障需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景观优美。

2011年,在学校本部(原市高级技校校区)周边购地50亩,使本部校园面积达到238亩。新建一栋3800㎡的实训大楼。

2012年,新建一座体育馆;新建一栋4800㎡的学生公寓,使学校住宿生容纳量达到4200人。

2013年,新建3600㎡的第二学生餐厅。同时,利用中央支持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新建一栋8200㎡综合大楼。

2014年,在学校本部(原市高级技校校区)周边购地112亩,使本部校园面积达到350亩。

     2011年—2015年,校园内形成两个中心和四个设施区。两个中心为:由教学大楼与实验大楼组成的教学中心;由多媒体阶梯教室、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综合大楼与培训楼组成的计算机信息中心。四个设施区为:礼堂、食堂、浴室、锅炉房组成的后勤设施区;由公寓化的学生宿舍组成的宿舍设施区;由车间、实习工场及实训大楼组成的生产实习设施区;由400m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含足球场)、8个篮球场、一个杠上运动场及室内运动场组成的运动设施区。完善校园的整体绿化,使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6、专业建设目标

树立精品意识,做强做大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幼师等专业,并努力使之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同时密切关注工业领域和服务领域新工种的出现,开设供需对路的新专业。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使学校各专业工种的教学质量在全省职业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

(1)中级班专业设置: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模具制造、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制冷设备制造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计算机软件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会计、商务文秘、幼儿教育;

   2)高级班专业设置:模具制造、数控机床加工、汽车维修;

   3)大专班专业设置: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

   4)校企合作定向就业班专业设置:高尔夫球助理、电梯维护技术。

7、素质教育目标

在对学生强化计算机训练基础上,加强语言、写作与社交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实力,使之为用人单位所欢迎。

8、生产目标

完成在校学生实习任务的同时,实习工厂要在做好现有外协加工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产品,力争2015年末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润300万元。

主要工作措施

一、筹措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学校现有基础设施和教学实训设备还应继续完善,否则将制约学校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为此,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筹措资金予以解决:

1、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学校发展;

2、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对我校的直接投入。同时,请求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原市工业中专的划拨土地转换为出让土地并拍卖出让,所得资金用于购置校本部(原市高级技术校区)周边土地,扩大校本部校园面积。保留分部(原市职业中专)校区,因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学校需要两个校区,本部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校区,分部作为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校区。

3、加强实习工厂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扩大对外加工业务,一方面降低学生实习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学校收入。

4、抓好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创造规模效益。

5、加强学校资金、物资管理,励行节约,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办学水平。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健康向上、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为此,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鼓励教师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1)制订教师在职进修、培训计划,大力扶植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使之成为专业和技能技术方面的带头人;

2)从工科院校引进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着力培养其担任主要专业课的理论教师;从企业单位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理论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构建“有用、有效、有吸引力”的课堂和实训平台。

4、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坚持多元的人才观。学生管理以育人为本,构建以“学会做人”为首要任务的礼仪教育,以“一..十”文体活动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自我管理”为特色的学生管理框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互助,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特色。

5、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以高就业率推进学校的招生工作。

立足萍乡,面向全国,确立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策应长株潭经济园区,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完善、稳定的就业网络,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比例。

 

                               

 

                              0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首   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工作    |    学校视频    |    校园文化   |    专栏专题    |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萍乡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萍乡技师学院)
网址:http://www.pxzyxx.com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3310号-1